家徒壁立
jiā tú bì lì
出处: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文君夜亡奔相如,相如乃与驰归成都,家居徒四壁立。”
释义:犹家徒四壁。
- 家徒壁立 [jiā tú bì lì]
徒:只,仅仅。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。形容十分贫困,一无所有。
四龄失怙,母金氏,弟克昌,~。 ◎清·沈复《浮生六记·闺房记乐》
- 家徒壁立 [jiā tú bì lì]
犹家徒四壁。
《宋书.卷九一.孝义列传.吴逵》:「既而逵疾得瘳,亲属皆尽,唯逵夫妻获全。家徒壁立,冬无被裤,昼则庸赁,夜则伐木烧塼,此诚无有懈倦。」
- 家徒壁立 [@@@@@清.袁枚《随园诗话.补遗.卷一》:「(钱箨石)家徒壁立,卖画为生,官至二品,屡掌文衡,而清贫如此,真古人哉!」#####]
家中贫乏,一无所有。唐.太宗〈与薛元敬书〉:「且闻其儿子幼小,家徒壁立,未知何处安置。」《浮生六记.卷一.闺房记乐》:「四龄失怙,母金氏,弟克昌,家徒壁立。」也作「家徒四壁」。
家徒壁立,成语,基本含义是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。形容十分贫困,一无所有。(也常常说成家徒四壁)形容家中贫穷。
家徒四壁 家徒壁立 环堵萧然 一无所有 室如悬磬 室徒四壁 一贫如洗 腰缠万贯 富甲一方 家给人足家徒壁立 > 点击查看接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