伏魄
fú pò
释义:古代迷信,谓人始死时魂魄离体未久,可持死者之衣升屋,北面三呼,招其魂魄归体,称为'伏魄'。伏,通'复'。 指死而复苏。
- 伏魄 [fú pò]
古代迷信,谓人始死时魂魄离体未久,可持死者之衣升屋,北面三呼,招其魂魄归体,称为“伏魄”。伏,通“復 ”。
南朝 宋 刘义庆 《世说新语·贤媛》:“及帝病困, 卞后 出看疾。太后入户,见值侍并是昔日所爱幸者。太后问:‘何时来耶?’云:‘正伏魄时过。’”
指死而复苏。
清 袁枚 《随园诗话》卷七:“后 任 ( 任自举 )死,伏魄时口号别亲友云:‘六旬失足下 蓬 瀛 ,今日才欣返玉京。’”
即招魂。古人死后,在高处以布帛呼其魂归来,谓之伏魄。见「复魄」条。
《世说新语·贤媛》:「魏武帝崩,文帝悉取武帝宫人自侍,及帝病困,卞后出看疾,太后入户,见直侍并是昔日所爱幸者,太后问,何时来耶,云,正伏魄时过,因不复前而叹曰,狗鼠不食汝余,死故应尔,至山陵,亦竟不临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