倒捻子
dǎo niǎn zǐ
释义:常绿小乔木,可用以染色。亦写作'倒捻子'。
- 倒捻子 [dǎo niǎn zǐ]
常绿小乔木,可用以染色。亦写作“倒捻子”。
唐 刘恂 《岭表录异》卷中:“倒捻子,窠丛不大,叶如苦李,花似蜀葵,小而深紫,南中妇女得以染色。有子,如软柿,头上有四叶,如柿蔕。食者必捻其蔕,故谓之倒捻子。或呼为都捻子,盖语讹也。其子外紫内赤,无核,食之甜软,甚暖腹藏,兼益肌肉。”
果名。
宋、朱翌《猗觉寮杂记》:「岭南有果名捻子,三月开花如芍药,七八月实成可食,结肠胃,小儿多食,则大便难。东坡改名海漆,言捣其叶,可代柹漆用。《岭表录异》云:『倒捻子,窠丛生,叶如苦李,花似蜀葵,小而深紫,南方妇女多以染色,子如软柹蔕,食者必捻其带,故称倒捻子,或呼都捻子,语讹也。其子外紫内赤无核,食之甜软,暖脏益肌肉,古讹捻为念,今又讹念为捻。』《大业拾遗记》:『南四人,登楼去梯,夜以黄纸作诏书,倒用都统印,明旦告谕诸军,人心乃定。』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