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丁疙疸
jí dīng gē dǎn
释义:亦作“吉丢疙疸”,形容不平坦,不平整。
- 吉丁疙疸 [jí dīng gē dǎn]
亦作“吉丢疙疸”。形容不平坦,不平整。
元 无名氏 《盆儿鬼》第一折:“俺是乍出外,不曾行得惯,这路途吉丁疙疸的,蚤蹅破我这脚也呵。” 明 无名氏 《暗度陈仓》第二折:“那石头急流骨都,吉丢疙疸。”
- 吉丁疙疸 [jí dīng gē dǎn]
一种旧时的习惯。父母为求小孩顺利成长,而将其托名在菩萨或尼姑、道士处做乾儿子或乾女儿,称为「寄名」。
《红楼梦.第二五回》:「过了一日,就有宝玉寄名的乾娘马道婆进荣国府来请安。」也称为「寄籍」。挂名,列其名而不负实责。《明史.卷二零六.程启充传》:「身不出门闾,而名隶行伍,是谓寄名。」
- 吉丁疙疸 [jí dīng gē dǎn]
形容道路凹凸不平的样子。
元.无名氏《盆儿鬼.第一折》:「俺是乍出外,不曾行得惯,这路途吉丁疙疸的,早蹅破我这脚也呵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