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贼
guó zéi
释义:危害国家的不良分子不恤君之荣辱,不恤国之臧否,偷合苟容,以持禄养交而已耳,谓之贼。——《荀子·臣道》
- 国贼 [guó zéi]
危害国家或出卖国家主权的败类。
《尉缭子·重刑令》:“将自千人以上,有战而北,守而降,离地逃众,命曰国贼。” 陈毅 《登大庾岭》诗:“国贼卖尽一抔土,弥天烽火举红旗。”
指官府追捕的盗贼。
《后汉书·桥玄传》:“ 玄 少子十岁,独游门次,卒有三人持杖劫执之,入舍登楼,就 玄 求货, 玄 不与……瞋目呼曰:‘姦人无状, 玄 岂以一子之命而纵国贼乎!’”
- 国贼 [guó zéi]
国贼是指专顾自己的官位俸禄而不以道义辅佐君主的臣子。
〔韩诗外传.卷四〕中的一则文章把大臣区分为大忠、次忠、下忠、国贼等四种品级。大忠的臣子能以道义覆盖君主而感化他;次忠的臣子是用美德来引导君主而辅佐他;下忠的臣子是以正道谏诤君主而埋怨他。至于不顾公道正义,苟且偷安,逢迎君主,以保障自己禄位的人,就叫做「国贼」。并且举例说:像周公那样辅佐成王,可说是大忠;像管仲那样辅佐齐桓公,可说是次忠;像伍子胥那样劝谏吴王夫差,常常率直的指责夫差的错误,反而被夫差所杀,可说是下忠;至于曹触龙助纣为虐,则可说是国贼。这些人都是人臣的表现,却有吉凶和贤与不肖的差别,对国家也利害不同。国贼便是如〔诗经.巧言篇〕所说:「不认真做分内的工作,使君王受到伤害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