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补大泻
dà bǔ dà xiè
释义:针刺手法名,指手法较重、刺激量较大的补泻方法。
- 大补大泻 [dà bǔ dà xiè]
针刺手法名。与小补小泻(平补平泻)相对。指手法较重、刺激量较大的补泻方法。《针灸大成》卷四:“有大补大泻,惟其阴阳俱有盛衰,内针于天地部内,俱补俱泻,必使经气内外相通,上下相接,盛气乃衰。”烧山火、透天凉等法均属此类。大补大泻始见于明代杨继洲《针灸大成》卷四“经络迎随设为问答”,是属“刺有大小的内容。即手法较重、针感较强的补法或泻法,可分别用于阳盛阴衰或阴盛阳衰的病证,以使“经气内外相通,上下相接,盛气乃衰”。目前大多主张用复式补泻手法分层操作来进行大补或大泻,亦可用接气通经或抽添法以取补泻之效。明代李梴《医学入门·杂病穴法》列有汗、吐、下三法,分别使用捻转或提插补泻手法,施于合谷、内关、三阴交等穴,以取得强烈感应,实际上也应属于大补大泻范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