旄头
máo tóu
释义:古代皇帝仪仗中一种担任先驱的骑兵。
- 旄头 [máo tóu]
古代皇帝仪仗中一种担任先驱的骑兵。
《汉书·燕剌王刘旦传》:“ 旦 遂招来郡国姦人,赋敛铜铁作甲兵,数閲其车骑材官卒,建旌旗鼓车,旄头先敺。” 颜师古 注:“敺与‘驱’同……凡此旄头先驱,皆天子之制。”《后汉书·儒林传上·杨政》:“武骑虎賁惧惊乘舆,举弓射之,犹不肯去;旄头又以戟叉 政 ,伤胷, 政 犹不退。” 唐 王维 《为羽林将军祭武大将军文》:“羽林孤儿,旄头突骑,罔不毕劝,为之元帅。” 宋 周煇 《清波别志》卷下:“国朝承 五代 荒残之弊,事从简略,每鸣鑾游豫,仅同藩镇,而尽去戈戟旌旗之制,非所谓旄头清道后行之谨也。”
即昴星。星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
《汉书·天文志》:“昴曰旄头,胡星也,为白衣会。” 唐 武元衡 《送徐员外还京》诗:“旄头星未落,分手轆轤鸣。” 清 孔尚任 《桃花扇·誓师》:“月升鴟尾城吹角,星散旄头帐点兵。”参见“ 昴宿 ”。
- 旄头 [máo tóu]
帝王卫士所持的旗。
《后汉书.卷七四下.袁绍传》:「承制设坛墠于襄平城南,郊祀天地藉田理兵,乘鸾辂九旒旄头羽骑。」担任先驱的骑兵。《汉书.卷六五.东方朔传》:「羿为旄头,宋万为式道候。」《后汉书.卷一.光武帝纪下》:「赐东海王强虎贲、旄头、锺虡之乐。」也作「旄骑」。星名。二十八星宿之一,为白虎七宿之第四星。《汉书.卷二六.天文志》:「昴曰旄头,胡星也,为白衣会。」唐.岑参〈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〉诗:「轮台城头夜吹角,轮台城北旄头落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