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文字记录生活

手机扫码浏览

手机扫码

杂居

杂居

zá jū

释义:指若干民族在一个地区居住满汉杂居

「杂居」详情

杂居 [zá jū]
  1. 谓交错配合而居。

    《易·繫辞下》:“八卦以象告,爻彖以情言,刚柔杂居,而吉凶可见矣。” 孔颖达 疏:“刚柔二爻相杂而居。”

  2. 混杂而处。

    《礼记·礼运》:“以衰裳入朝,与家僕杂居齐齿,非礼也。” 孙希旦 集解:“大夫强则陪臣尊,故朝廷之臣与之相杂而处,而齐同齿列也。” 唐 元稹 《蛒蜂》诗之三:“兰蕙本同畹,蜂虵亦杂居。”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吕无病》:“卿意良佳。然僕辈杂居,实所不便,容旋里后,当舆聘之。”

  3. 特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民族聚居在一处。

    《后汉书·南蛮传》:“后颇徙中国罪人,使杂居其间,乃稍知言语,渐见礼化。”《新唐书·沙陀传》:“始, 突厥 东西部分治 乌孙 故地,与 处月 、 处蜜 杂居。” 清 赵翼 《瓯北诗话·杜少陵诗》:“ 儋州 则又结茅与 黎 人杂居,亦随地营宅。”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》:“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各民族自治区内,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。”

杂居 [zá jū]
  1. 种族或阶级身分不同的人同居一处。

    《魏书.卷六零.韩麒麟传》:「然犹分别士庶,不令杂居,伎作屠沽,各有攸处。」《文选.陆机.五等论》:「使万国相维,以成盘石之固;宗庶杂居,而定维城之业。」

杂居 [zá jū]
  1. 种族或阶级身分不同的人聚居在一起。

    【造句】古代君王为使蛮族汉化,大多采行汉、夷杂居的政策。

杂居的近义词 杂居的反义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