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文字记录生活

手机扫码浏览

手机扫码

梨园戏

梨园戏

lí yuán xì

释义:福建南部流行的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

「梨园戏」详情

梨园戏 [lí yuán xì]
  1. 剧种名。孕育于福建省泉州,流行于晋江、龙溪、厦门市和台湾省的闽南语区域的中国戏曲形式,是宋、元南戏的一派,有大梨园和小梨园之分,大梨园又分「上路」、「下南」两个流派,三种流派都有自己的保留剧目和专用唱腔曲牌。宋代行省称为路,闽南泉、漳一带称在上头的省份为上路,故由浙江传入的戏亦称「上路」,其剧目较为古老,保留了不少南戏的脚本。清康熙年间,仁和郁永河所作《台湾竹枝词》中有「妈祖宫前锣鼓闹,侏离(用难懂的语言)唱出下南腔」之句,闽以漳、泉为下南,故「下南」是以漳、泉一带的语言唱出的一种戏曲。小梨园的角色行当为生、旦、净、丑、贴、外、旦,大梨园增加了老旦和二旦,在部分特定的表演中,保留了一些傀儡戏的动作,载歌载舞,古朴而细腻,别具风格。由于用泉州方言歌唱,融合部分民间音乐,形成了独特的梨园戏南曲唱腔。曲调中保留许多古曲曲牌,有的属唐宋时的大曲和法曲,像是「摩诃兜勒」、「婆罗门」、「太子游四门」、「汉宫秋」、「后庭花」、「梁州词」等。伴奏乐器有琵琶、二弦、三弦、洞箫、品箫、大小唢呐、南鼓、小鼓、拍板、马锣、草锣、小叫等。闻名的梨园戏剧目有《陈三五娘》、《朱文太平钱》、《朱弁冷山记》、《高文举》、《胭脂记》等。《中国大百科全书.戏曲曲艺》。

梨园戏的近义词 梨园戏的反义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