监本
jiàn běn
释义:各个朝代的国子监所刻印的书
- 监本 [jiàn běn]
国子监刻印的书本。
五代 后唐 宰相 冯道 命判国子监事 田敏 等校定九经,刻版印售。其后历代国子监都刻印图书,以经史为主。 明 代南北两京国子监分别刻书,故又有南监本、北监本之别。 宋 李清照 《<金石录>后序》:“后又去书之监本者,画之平常者,器之重大者。凡屡减去,尚载书十五车。” 清 顾炎武 《<仪礼>郑注句读序》:“若乃据石经刊监本,復立之学官,以习士子。” 王国维 《观堂集林·宋刊本<尔雅疏>跋》:“盖南渡初监中不自刊板,悉令 临安府 及他州郡刻之,而以其板入监,此即 南宋 监本也。” 王绍曾 《记张元济先生》:“南、北监本多出 宋 元 旧椠, 汲古阁 本也多以 宋 版精本考校。”
- 监本 [监本指历代国子监所刻印的书本。国子监是古代政府中的教育管理机关,也是最高学府兼国家出版机构。国子监刻书,始于五代后唐,宰相冯道命判国子监事田敏等校定〔九经〕,刻板颁行。#####宋王溥〔五代会要.经籍〕云:「后唐长兴三年(公元@@@@@年)二月,中书门下奏请依石经文字刻〔九经〕印板,敕令国子监集博士儒徒,将西京石经本,各以所业本经句度钞写注出,柔细看读,然后顾召能雕字匠人各部随帙刻印板,广颁天下」。这部监本〔九经〕以唐石经为依据,成为宋以后历代儒家经典的祖本。以后,国子监都刻印图书,并以经、史为主。北宋监本多在杭州开雕,如淳化(公元@@@@@-@@@@@年)刻〔史记〕、〔汉书〕、〔后汉〕,咸平(公元@@@@@-@@@@@年)刻〔七经正义〕、〔资治通监〕、〔外台秘要方〕等皆是。宋代国子监所刻书,允许士人纳纸墨钱自印,然宋代监本传至今日者甚少。明代南北两京均设立国子监,都有刻书,故有南监本、北监本之称。今南监刊刻之本较之北监要多,且北监本多据南监本重刻。王国维〔五代两宋监本考〕、柳诒徵〔南监史谈〕于监本多有考述。]
监本指历代国子监所刻印的书本。国子监是古代政府中的教育管理机关,也是最高学府兼国家出版机构。国子监刻书,始于五代后唐,宰相冯道命判国子监事田敏等校定〔九经〕,刻板颁行。
宋王溥〔五代会要.经籍〕云:「后唐长兴三年(公元@@@@@年)二月,中书门下奏请依石经文字刻〔九经〕印板,敕令国子监集博士儒徒,将西京石经本,各以所业本经句度钞写注出,柔细看读,然后顾召能雕字匠人各部随帙刻印板,广颁天下」。这部监本〔九经〕以唐石经为依据,成为宋以后历代儒家经典的祖本。以后,国子监都刻印图书,并以经、史为主。北宋监本多在杭州开雕,如淳化(公元@@@@@-@@@@@年)刻〔史记〕、〔汉书〕、〔后汉〕,咸平(公元@@@@@-@@@@@年)刻〔七经正义〕、〔资治通监〕、〔外台秘要方〕等皆是。宋代国子监所刻书,允许士人纳纸墨钱自印,然宋代监本传至今日者甚少。明代南北两京均设立国子监,都有刻书,故有南监本、北监本之称。今南监刊刻之本较之北监要多,且北监本多据南监本重刻。王国维〔五代两宋监本考〕、柳诒徵〔南监史谈〕于监本多有考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