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笋
shí sǔn
释义:大致像一个倒转钟乳石的结晶质碳酸钙的沉积,系重碳酸钙饱和溶液滴在洞穴地面上形成的,常与钟乳石相接而成一完整石柱君不见益州城西门,陌上石笋双高蹲。—— 杜甫《石笋行》
- 石笋 [shí sǔn]
亦作“石笋 ”。挺直的大石,其状如笋,故名。
晋 常璩 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“时 蜀 有五丁力士,能移山,举万钧。每王薨,輒立大石,长三丈,重千钧,为墓志:今石笋是也。” 唐 范摅 《云溪友议》卷一:“﹝ 王轩 ﹞题诗毕,俄见一女郎,振琼璫,扶石笋,低回而谢。” 宋 陆游 《老学庵笔记》卷五:“ 成都 石笋,其状与笋不类,乃累叠数石成之。” 清 魏源 《栈道杂诗》之五:“今朝地稍平,石笋森森立。”
石笋的成因,和钟孔石一样,也是石灰岩洞穴内的碳酸钙沈积物。所不同的,钟孔石,是由洞顶下滴而尚未及地的石灰华;至于石笋,则为下滴及地的石灰华。因饱含碳酸氢钙的水滴,不断由钟孔石的末端下滴,所以洞底的堆积亦不断向上伸展,有如竹笋,所以称为石笋。在法中学南部大戈斯@@@@@GrandsCausses@@@@@喀斯特地区内,有高二十余公尺径一.二公尺的巨石柱,蔚为奇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