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黄
zhú huáng
释义:中药名。也称竹膏。为大竹枝节中的分泌物。
- 竹黄 [zhú huáng]
中药名。也称竹膏。为大竹枝节中的分泌物。
宋 沉括 《梦溪补笔谈·药议》:“ 岭 南深山中有大竹,有水甚清澈,溪涧中水皆有毒,唯此水无毒,土人陆行多饮之,至深冬则凝结如玉,乃‘天竹黄’也……遇夜野火烧林木为煨烬,而竹黄不灰,如火烧兽骨而轻,土人多於火后採拾以供药品,不若生得者为善。” 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木四·竹黄》:“竹黄出于大竹之津气结成,其气味功用与竹沥同,而无寒滑之害。”
一种竹制工艺品,也称翻黄,可作果盒、文具盒等。
- 竹黄 [zhú huáng]
一种中药。甘寒无毒,有清脑镇静之功、祛痰镇咳之效。
宋.僧赞宁《笋谱.二之出.镛竹笋》:「一说竹黄是南海边竹内尘沙加于竹,凝结成致竹兼笋,皆疗风疾。」一种工艺品。以竹筒加工制成果盒、文具盒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