良民
liáng mín
释义:∶旧时指一般的平民
- 良民 [liáng mín]
旧时指安分守法的百姓。
《管子·明法解》:“盗贼弗诛,则伤良民。” 汉 王符 《潜夫论·述赦》:“今日贼良民之甚者,莫大於数赦。”《三国志平话》卷上:“如自愿去了黄巾,便为国家良民,如不去黄巾,全家诛杀。” 周立波 《暴风骤雨》第一部七:“查该 韩凤岐 确是大大的良民,请长官开恩释放。”
旧时指一般的平民,区别于“奴隶”。
晋 袁宏 《后汉纪·质帝纪》:“或取良民以为奴婢,名曰自卖民。”《隋书·艺术传·耿询》:“ 煬帝 即位,进欹器,帝善之,放为良民。”
- 良民 [liáng mín]
安分守法的百姓。
《管子.明法解》:「盗贼弗诛,则伤良民。」《三国演义.第一零回》:「聚众数十万,头目不等,劫掠良民。」
- 良民 [liáng mín]
安分守法的百姓。 【造句】能够确保良民免受地痞流氓的欺负,才是人民心目中的好警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