朗读;读出声音来:朗~。~诗。
背诵:过目成~。
述说:传~。称~。
读出声音来;念读
述说
背诵,凭记忆念出(读过的文字)
“讠”点与横折提距离适中,竖段端正,竖对点。“甬”上小下大,下框端正,宽窄适中,横画、竖画排布均匀。
通 涌 桶 捅 俑 悀 佣 踊 筩 銿听了化饱含深情的朗诵我热泪盈眶。
三岁的小表妹能背诵出十几首唐诗。
雷锋的故事被传诵着。
文天祥的爱国诗篇感人肺腑,千古传诵。
真正的经典,往往能传诵不绝,脍炙人口。
老婆婆目不识丁,但歌仔戏文却可全本地背诵。
老先生吟诵古诗时,常常吟得口吻生花,情趣无穷。
採用新的教学法,对于记诵片语的效果可以立竿见影。
采用新的教学法,对于记诵片语的效果可以立竿见影。
我们坐车到比赛现场,快到我们朗诵了,我们的心情七上八下的。
- 诵 [sòng]
〈动〉
(形声。从言,甬(yǒng)声。本义:背诵、朗读)
同本义
诵,讽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徐锴曰:“临文为诵。”
兴道讽诵言语。——《周礼·大司乐》。注:“背文曰讽,以声节之曰诵。”
春诵夏弦。——《礼记·文王世子》
宴居有师工之诵。——《国语·楚语》
子路终身诵之。——《论语·子罕》
十五弹箜篌,十六诵诗书。——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坐大厦之下而诵《诗》《书》,无奔真诚之劳矣。——明· 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
又如:熟读成诵;过目成诵;背诵;诵经;记诵(默记和背诵);诵笃笃(叽叽咕咕,嘟嘟噜噜);诵咏(诵读吟咏);诵诗(诵读《诗经》);诵说(诵读解说);诵数(诵读熟习经书);诵谏(诵读诗歌以作为劝戒);诵忆(背诵并记住);诵号(高声诵经)
述说,发表详细内容
聊为足下诵其所闻。——唐· 韩佥《答陈生书》
王之为都者,臣知五人焉,知其罪,惟孔距心,为王诵之。——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
通“颂”。颂扬
本原事业,只诵功德。——秦《泰山刻石》
使百姓歌诵,史官纪德。——《后汉书·何敞传》
垂流亿载,世世叹诵。——汉《司隶校尉杨孟文石门颂》
又如:诵德(颂功。颂扬功德);诵法(称颂效法);诵烈(颂扬功业)
通“讼”。公开
平阳侯驰语太尉 周勃, 勃尚恐不胜,赤敢诵言诛之。——《汉书·高后纪》
又如:诵言(公然言说)
以婉言、隐语讽谏 。
如:诵言(讽劝自己的言语);诵训(古代掌管百工的工师所讽诵的谏言)
〈名〉
诗篇
吉甫作诵,穆如清风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烝民》
勇一半谋一半【字谜】 -- 猜一个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