降低(封建时代多指官职,现代多指价值):~黜。~值。他曾被朝廷~到边远地区做官。
指出缺点,给予不好的评价(跟“褒”相对):他被~得一无是处。
给予低的评价(跟“褒”相对)
降低
褒 眨 泛 抸这个领导经常贬抑有才华的人。
随意对别人进行贬斥是不道德的。
我们要正确运用含有贬义的词语。
苏轼一生多次被贬谪。
一点小错,你没有必要对她大加贬责。
李县长被上级贬黜到了一个乡里。
滕子京被朝廷贬斥到岳州做了太守。
有些不称职的官员理应受到贬斥。
马寅初不识时务,主张控制人口,结果被贬回家。
并无一字褒贬,只对事件本身作客观记述。
- 贬 [biǎn]
〈动〉
(形声。从贝,乏声。本义:减少;减损)
同本义
贬,损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贬,减也。——《广雅》
何以不氏,贬。——《公羊传·隐公二年》。注:“犹损也。”
贬食省用。——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一年》
又如:贬颜(容颜瘦损);贬乐(减少声色之娱);贬价(降低价格);贬悴(瘦损憔悴)
降级
请自贬三等,以督厥咎。——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
特指降职并外放;贬谪
遇用事者得罪,例出为刺史;未至,又例贬永州司马。—— 韩愈《柳子厚墓志铭》
其后修贬 夷陵,太夫人言笑自若。—— 欧阳修《泷冈阡表》
贬连州刺史。——《旧唐书·刘禹锡传》
又如:贬斥(官吏被贬黜);贬书(黜退的文书);贬谪(把有过错的官员降职并派往远离京城的地方)
给予低的评价。与“褒”相对
《春秋》以一字为褒贬,然皆数句以成言。——杜预《春秋左氏传序》
又如:褒贬(评论好坏);贬身(谦冲有抑,不与人争名利);贬谤(贬低,毁谤);贬弹(贬低和指斥)
抑退;谦退 。
如:贬晦(谦退,韬晦);贬匿(谦退,韬晦)
掖;塞进 。
如:把钱贬在腰里